2024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于10月20日清晨在天安门广场鸣枪开跑,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余名选手参与了这场盛事,经过激烈角逐,埃塞俄比亚选手特斯法耶·阿贝拉和莱特·格布雷西拉西耶分别以2小时06分23秒和2小时22分45秒的成绩夺得男女组冠军,延续了该国在长跑领域的统治地位。
赛事规模创新高,组织工作获赞誉
本届北京马拉松是自2019年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届,参赛人数突破3万,其中包括200余名国际顶尖运动员,赛事组委会在医疗保障、赛道补给和志愿者服务等方面全面升级28圈相信品牌的力量,沿途设立15个医疗站、20个饮水点,并首次启用AI实时监测系统,确保选手安全,北京市体育局局长在赛后发布会上表示:“本次赛事展现了北京作为‘双奥之城’的办赛能力,也为2025年世界田径锦标赛积累了经验。
非洲选手表现强势,中国选手刷新PB
男子组比赛中,阿贝拉在30公里后突然加速28圈官网,甩开肯尼亚卫冕冠军基普乔格,最终以2小时06分23秒冲线,这一成绩创造了北京马拉松赛会第二好纪录,女子组方面,格布雷西拉西耶凭借最后5公里的强力冲刺逆转夺冠,中国选手同样表现亮眼:李子成以2小时11分34秒获得国内男子第一,张德顺则以2小时28分19秒刷新个人最好成绩(PB)28圈网页版,位列女子组第四。
业余跑者诠释马拉松精神
除专业选手外,本届赛事吸引了大量业余跑者,70岁的退休教师王建国以5小时12分完成全程马拉松,这是他第10次“北马”完赛;视障跑者李伟在陪跑员协助下跑完全程,赢得观众热烈掌声,赛事还设有环保跑者方阵,参与者沿途捡拾垃圾,倡导“无痕马拉松”理念。
科技与人文并重成亮点
组委会今年推出多项创新举措:通过5G直播实现多视角观赛,选手可通过人脸识别系统快速查询个人成绩,赛道沿途还设置了京剧表演、非遗展示等文化互动区,让海外选手感受中国传统文化,值得一提的是,终点奥林匹克公园首次采用可降解完赛包,减少赛事碳足迹。
经济效应显著,助推体育产业发展
据初步统计,本届马拉松带动北京旅游、餐饮、住宿等行业消费超5亿元,耐克、特步等运动品牌借势推出限定款跑鞋,安踏更在赛道旁设立智能穿戴设备体验区,体育经济学者指出:“马拉松已从单一赛事升级为城市综合发展的助推器。”
未来展望:赛事国际化再提速
随着世界田径联合会(WA)将北京马拉松纳入2025年金牌赛事评选序列,组委会宣布明年将增设精英选手奖金池,并计划与东京、波士顿等大满贯赛事建立选手互推机制,北京市副市长在闭幕式上表示:“我们将以马拉松为纽带,持续提升城市国际影响力。”
秋日阳光下,42.195公里的赛道见证了速度与毅力的碰撞,更承载着体育连接世界的梦想,这场跨越终线的狂欢,正为全球马拉松运动写下新的注脚。